“主席,您慢点,这石阶有点陡杠杆炒股,我扶您一把。”1952年10月29日,徐州云龙山的山道上,看着年近花甲的毛主席额头微微见了汗,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连忙快走两步,伸手就想去搀扶。
毛主席却笑着摆了摆手,脚步丝毫未停,中气十足地对这位爱将说:“世友啊,不用。让我自力更生嘛!”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头一震。这不仅仅是对一次寻常登山的回应,更像是一代开国领袖对自己,也对这个新生共和国未来道路的一种昭示。这次徐州之行,从踏上专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
就在几天前,从济南开往徐州的专列上,气氛很是热烈。毛主席此行是来视察,但更像一位历史向导,带着他麾下的将军们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故地重游。他点上一支烟,目光望向窗外飞速掠过的华北平原,缓缓开口:“快到徐州了,两千多年前,这里是楚汉相争的主战场。两千多年后,我们又在这里打了淮海战役。”
一提起淮海战役,许世友的脸上掠过一丝遗憾。他嗓门大地嚷嚷起来:“哎呀,主席,别提了!淮海战役开打的时候,我正躺在胶东养病,干着急使不上劲,真是可惜了!”这位猛将的直爽引得车厢里一阵轻笑。毛主席微笑着安慰他:“世界上出名的战役多着呢,诺曼底登陆你也没参加,那不是更遗憾?”这句玩笑话,巧妙地化解了许世友的“意难平”。
但毛主席的话锋随即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他从楚汉争霸讲起,讲刘邦如何从一个沛县的小小亭长,最终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又讲项羽如何勇冠三军,却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他特别强调了一点,刘邦之所以能胜,关键在于善用人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番话,在场的将军们都听得入了神。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他真正的用意是“借古喻今”。他将话题拉回到大家亲身经历的淮海战役上:“刘邦十万人能打败项羽四十万,我们六十万解放军,为什么不能打败国民党八十万大军?道理是相通的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就像当年刘邦取天下一样,不是靠匹夫之勇,而是靠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人民群众这片最深厚的土壤。
毛主席分析道,我们当时兵力处于劣势,所以不能硬碰硬。刘伯承同志就说,敌人兵力太多,一口吃不下。怎么办?分三步走!先敲掉黄百韬兵团,断了敌人南北夹击的念想;再歼灭黄维兵团,彻底扭转战场态势。这两步一走完,包围杜聿明集团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不得不说,这种深入浅出的剖析,比任何军事教材都来得生动、深刻。
许世友听得连连点头,兴奋地补充:“主席说得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里唯一以少胜多的一场,连斯大林都说是奇迹!”毛主席听到“奇迹”二字,神情却更加凝重。他掐灭了烟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战争是有铁的法则的。淮海战役的胜利,动摇了南京政府的根基,也震惊了世界。后来李宗仁想跟我们搞‘划江而治’,那纯粹是拖延时间,想学项羽分封天下。我们可不能犯这种错误。”
“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七个字从毛主席口中说出,重若千钧。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警示。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绝不能在最后关头有丝毫的松懈和动摇。
带着这样一番深沉的思考,专列抵达了徐州。短暂休息后,毛主席便提出要上云龙山。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自力更生”的对话。登上山来,一行人先是瞻仰了兴化寺那尊北魏时期的大石佛。这尊佛像历经千年风霜,两臂和前胸都曾遭破坏,直到清代才得以修复。毛主席端详良久,连声称赞这是“国之瑰宝”,并叮嘱地方同志一定要妥善保护。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佛像,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屡经磨难却又不断重生的顽强生命力。
随后,他们来到了放鹤亭。此亭因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篇《放鹤亭记》而闻名天下。毛主席在亭中踱步,给大家讲起了苏轼在徐州为官、与隐士张天骥结交的往事。他不仅熟知历史典故,更能从中看到文人风骨与地方治理的智慧。试想一下,一位开国领袖,在指点江山之余,还能对千年前一位文人的生活情趣了如指掌,这份学识与情怀,着实令人敬佩。
站在云龙山顶,俯瞰徐州全景,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毛主席不禁感慨:“人们都说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看来,果然如此。”然而,他紧接着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徐州附近为何大多是童山?”有人回答说,可能是历代战争砍伐所致,还提到了乾隆皇帝说这里“穷山恶水”的典故。
谁知毛主席听了,立刻站起身,断然反驳:“那是对我们徐州劳动人民的侮辱!只要我们依靠群众,穷山也能变金山,恶水也能变绿水!”他指着远处的黄河古道和连绵的荒山,对随行的徐州地方领导说:“这些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你们要发动群众,上山种树,把徐州建设得山清水秀!”从楚汉争霸的古战场,到绿化荒山的现实任务,毛主席的思绪,始终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穿梭,最终落脚点永远是人民和建设。
从云龙山下来,一行人又驱车赶往九里山,楚汉决战的又一处关键战场。在传说中樊哙磨旗的巨石旁,毛主席饶有兴致地给大家讲起了这位汉初猛将的故事,甚至还普及了他与刘邦的连襟关系,让在场不少人都大感新奇。当看到相传为项羽挖掘的“白云洞”时,他风趣地笑道:“看来项羽那时候就懂得地道战了嘛!要是没这个洞,我们后来恐怕就听不到‘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的典故了。”
一天的游览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返回专列的路上,毛主席的兴致依然很高,他说:“今天我可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啊!”而陪同的同志们则由衷地表示,跟着主席走了一天,像是上了一堂最生动有趣的历史课。
在临别之际,毛主席做了最后的总结:“刘邦在这里战胜了项羽,我们在这里战胜了国民党八十万大军。我们切不可学楚霸王,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这趟徐州之行,毛主席以山川为卷,以古迹为墨,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现场教学课”。历史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化为这个新生国家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
老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