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如果说长三角地区有什么能让全民热情高涨、线上线下讨论不断,除了长期居高不下的气温,就要数“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和“浙BA”(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了。
这两项省级草根赛事,为何能突破体育圈层,成为现象级“顶流”?在日前于杭州举行的2025年华东区体育局长会议上,各地体育“当家人”围坐一堂,在探讨赛事经济与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议题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这些火爆的群众赛事,并分享了各自的观察与思考。
苏超(上)与浙BA(下)成为这个夏天的“顶流” 图片来源:新华社
草根赛事“破圈”
从民间热忱到消费新引擎
群众体育赛事的生命力,根植于广泛的参与度和精准的定位。“浙BA”赛事期间,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及关注活动的人数蔚为可观,有效拉动了举办地的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消费。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金志在分析“浙BA”火爆原因时指出,其成功关键在于赛事“群众篮球”“业余联赛”的精准定位。
此外,预选赛加城市争霸赛2个阶段的全新赛程设计,一场体育盛会、一场文旅盛宴、一场美食大餐、一场展销集市、一个科技窗口的“五个一”创新办赛模式,以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确保办赛高效筹备、高标准推进赛事的方式,这种“体育赛事引流、文商旅农融合消费”的模式,让赛事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一场融合体育盛会、文旅盛宴、美食大餐、展销集市和科技窗口的“全域嘉年华”,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动起来、城市活起来、消费旺起来、产业兴起来。
球迷乘坐杭台高铁前往台州,观看“浙BA”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无独有偶,邻省的“苏超”也展现了类似的魔力。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认为,“苏超”的成功举办,一方面来源于民间智慧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也说明群众体育赛事在活跃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为未来群众体育赛事举办提供了新视野及新思路。
“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保证了赛事的规范性与可持续性,更推动体育消费场景向更广阔的城乡空间渗透,使其成为连接地域文化认同与消费升级的核心纽带。
江苏淮安“苏超”市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苏超”“浙BA”的火爆并非偶然,未来体育赛事需结合商旅文农资源融合发展,实现赛事主场向消费主场的转型升级。
过去一年,上海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同时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万场,有效推动赛事经济增长。徐彬说,当前上海围绕打造国际一流体育赛事之都,正思考谋划如何打造火爆出圈、群众喜爱的品牌赛事。
区域联动破题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群众赛事的成功经验,为区域体育产业更高层次的协作提供了启示。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
面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华东地区在此次会议上展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在会上率先在三个关键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一是在推进体教融合方面共同发声,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增强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打造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先行示范区”。
二是在发展赛事经济方面联动合作,整合各自优势,共同谋划举办区域特色赛事,在赛事资源、市场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共享合作,体系化打造品牌赛事,营造有利于赛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优质赛事和体育企业落户华东地区。
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单强表示,近年来安徽通过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在扩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安徽也将通过携手华东省市,携手打造精品赛事,共同挖掘体育产业的多维价值。
三是在培育体育产业方面优势互补,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区域一体化思维进行顶层设计,积极推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形成“6+1>7”的聚合效应,通过功能上的错位、产业链上的互补、资源上的共享和政策上的协同,将华东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体育产业集群之一。
当体育的力量与区域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其带来的不仅是赛场上的激情与汗水,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充满活力的强大动能。这场由草根赛事点燃的星星之火,正显现出形成燎原之势的广阔前景。
老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